再以“贞观开元盛世”为例,这个盛世的出现,同样是建立在大规模的动乱基础之上的。隋朝末年,天下大乱,各诸侯纷纷起兵反隋,兵戈难息,造成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,人口大规模减少。后据魏征在《贞观政要集校》中描述:“今自伊、洛之东,萑莽之泽,茫茫千里,人烟断绝,鸡犬不闻,道路萧条。”
至于清朝盛世产生的背景,也是建立在持续数十年的大屠杀和大破坏之上的。明末清初之际,人口损失至少达四千万之多,其中,死于清军屠城的约有七八百万之多。这种大规模的动荡直到康熙登基之后才逐渐稳定下来,在康熙平了三藩、收了台湾之后才趋于稳定,国家基本上再无大规模的动荡之后,承平发展。在这种背景下,历经雍正、乾隆之后,清朝才达到极盛之世。
所综上所述,任何一个盛世的出现,都是建立在前期大规模的动荡之上。当动荡过去之后,新王朝只要保证不在几十年内不发生大的动乱,那么它只需顺其自然,无为而治,国家自然会逐渐恢复活力。所以,我们也可以这样说:“每一次盛世的出现,都是对前一阶段大规模动荡的一种反弹、一种弥补”。
二、英明的帝王是保证盛世出现的重要前提
上面所说,盛世产生的前提是乱世的出现。但是,有时候乱世之后,也不一定能出现盛世。比如晋武帝司马炎,他结束了三国混乱纷争的局面,成为了继秦始皇、汉高祖、汉光武帝之后,第四个统一全国的帝王。他即位后,积极进取,应天顺民,减免赋税,国家隐隐出现了“盛世”之兆。但是,他却在统治后期犯了糊涂,没能将这种勤政延续下去,而是纵情于享乐,使得他死后,西晋迅速陷入了混乱之中。
所以,英明的帝王是盛世出现的另一个必要条件。需要遇到类似于像唐太宗、汉文帝这样的英明帝王,在他们的英明领导下,慢慢消除乱世所造成的影响,将国家扶上正轨。
当然,盛世的出现,远非一朝一夕所能形成的,而是经过数代的积累。就像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,在王朝刚开始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形成盛世的,往往是经过两三代皇帝的积累甚至更多代才形成的盛世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必须要保证继任者不昏庸,能够将祖先所打下来的基业发扬光大,方才能形成盛世。但在古代那个人治社会,连续出现几代英明的君主基本上如同中彩票一样难得,而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盛世如此少的原因。
三、盛世的出现得益于乱世所提供的经验教训
正所谓“以史为鉴,可以知兴替”,历朝历代,都会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,从而保证自己的江山能够得以稳定延续。盛世的出现,正是得益于之前的乱世所提供的经验教训,使统治者能够明白,老百姓需要什么或者该去怎么治国避免这种情况出现,这就为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
汉朝建立后,汉朝统治者深知秦朝之所以灭亡,完全是因为实行暴政所致,因此,他们在汉初便实行“无为而治、与民休息”的政策,最终经过几代皇帝的积累,才形成了文景之治。与此相似,清朝建立后,统治者也经常以晚明弊政作为自己施政之借鉴。
回顾历史,我们发现,明朝之所以灭亡,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对百姓剥削过重以及党派之争。万历年间,对老百姓加征的“三饷”埋下了明朝灭亡的隐患,再到明朝统治后期,对老百姓的赋税只多不少。因此,当清朝入关后,鉴于明朝灭亡的教训,便将赋税定为历代最低,并提出了“永不加赋”的原则,这一原则,从康熙到乾隆,一直遵守,并且乾隆还多次普免全国钱粮,从而促成了康乾盛世的形成。对于“党派之争”,清朝自康熙到乾隆,三代皇帝不遗余力地打击朋党,从而使清朝成为了历史上朋党之祸最轻的时代。
众所周知,历史上的乱世基本上都是一个王朝崩溃之后所造成的。而造成王朝崩溃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,但是,当新的王朝建立之后,它自然会去总结这些造成前朝灭亡的新区,从而避免新的王朝再重蹈覆辙。因此,中国历史上的盛世,都是乱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所换来的。
总结
盛世的出现,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,但基本上是由这三点构成的:一是盛世之前的乱世、二是遇到英明的帝王或者政治素质一流的君主、三是新的王朝能够很好地总结前代王朝灭亡的教训,满足这三点,搭建一个盛世的框架之后,新的盛世才会有可能形成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