弹子房内景
1960年11月,北京曾举办过一次全国性的邀请赛,有8个城市参加。上海派代表队出席,取得了落袋第一名。
进入20世纪80年代,不少新建的大型宾馆均设有弹子房,许多文化宫、文化馆、工人俱乐部也相继添置了大、中型球台,进行台球活动的职工日渐增多。至1987年,全市对外开放的台球房近百家,有500张以上的球台投入经营。
随着台球活动的普及,不同类型的比赛也日渐增多。1985年在中百一店举办了上海市首届落袋台球邀请赛,共有9支队伍、87人参加。后又在市体育俱乐部举办了有6个城市参加的首届埠际桌球邀请赛。此后,上海每年都举行全市或全国性的比赛。1985-1990年,共计举办全市性比赛11次。
1990年,台球被列为上海市第九届运动会比赛项目,有20多支队伍参赛。此外,上海还举行了埠际赛3次、全国赛4次,其中有1987年“申花杯”全国邀请赛,以及1988、1989、1990连续三年的“健牌杯”全国台球精英赛。1986年在黄浦体育馆举办的第二届巨星桌球大赛,世界高手戴维斯、泰莱、基夫斯、林官关等都来沪参加了比赛。
协会顺势成立
改革开放之后,中国台球运动逐步恢复,1986年中国台球协会成立。在上海,对外开放的球房与日俱增,相关活动也逐步展开,全国性的赛事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上海元素。
1985年9月,国际斯诺克巨星首度访华,第一届“金花杯”桌球大赛在广州举行,上海选手殷金根、孙麟伯出战。1986年“珠海度假村杯”全国台球邀请赛在北京举办,上海有18人出战,并夺得彩球、比利、开伦全部三项团体冠军,一战铸就了上海台球的地位。在1986-1989年的全国比赛中,上海台球队在22彩球、落袋式和撞击式三项的团体赛中保持着优势,其中,22彩球的团体冠军一直为上海队所得。
上海在“珠海度假村杯”全国台球邀请赛中获佳绩
随着比赛的日益增多,台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逐渐受到欢迎,群众参与度也不断攀升,对此进行统一协调管理的呼声日益高涨。在此形势下,成立上海市台球协会的条件基本成熟。之后在1987年5月,上海市台球协会正式成立,由协会组队参加每年全国比赛及协调全市台球活动。
资料:市体育局
编辑:郭颖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